坐禅”,又称禅修、禅定、静坐、打坐及“结跏趺坐”,相传由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传到我国。打坐是佛教中最基本的修炼方法,显教、密教都很重视,道教和古时的儒家也修此功,有些门派甚至对姿势、方向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坐禅”不仅可养身延寿,更主要的还可增智开慧,早在两千年前的佛祖释迦牟尼,即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于十二月初八清晨豁然大悟,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觉,并提出“戒为定基”、“定慧双修”的法道。
佛教中禅宗修炼很注重“戒”、“定”、“慧”三学,提倡“因戒成定,因定发慧”,要求“四大皆空”断除一切烦恼。而坐禅技术首先讲“静”、讲“空”,《圆觉经》曰:“由静力故永断烦恼。”《圆觉经》又曰:“对境于心,八风不能动”。《禅机论第十二》指出:“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昭德新编》云:“水静极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小乘佛教说:“久坐必有禅”。《大智度论》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安般守意序》说“禅定”可“弃十三亿秽念之意”。佛祖36岁时在灵山对弟子们说:“寂静乃是世间之至乐,至乐既是极乐”。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