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道德体系是对人与人类社会本质趋向的判断,人与人类社会是两个实体形态,因此,道德体系的判断客体就具有了两个实体形态。道德体系由此可以分成两个内容体系,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社会道德是对应人在关联中形成的社会形态趋向,比如社会公德。社会具有明显的整体的特征。但整体是从个体的关联中获得的,当然也就以个体为逻辑基础的。这个是容易理解的。不过,一些学者往往困惑于这种整体,反而把整体作为个体的来源。这是一种思辨逻辑的倒置,是不负责任的和危险的。
尽管个体离开群体将受到巨大的削弱,但群体离开个体将不复存在。一只蚂蚁独自活不了多久,但没有蚂蚁的蚁群完全不存在。群体的一切属性只能来源于个体的关联,倒置过来的认识,即个体的一切属性来源于群体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尽管个体的关联为个体的属性变迁提供了外部因素,但个体的形态变迁只能是内在的。群体的实体形态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实体的相对独立属性。单个的个体似乎失去了对等,但这个结论是武断的。群体实体与构成它的个体实体之间是对等的,即使蚂蚁群体与蚂蚁之间也是如此。这种对等是一种原始的平等。蚂蚁没有思觉,无法思辨认识群体的属性,从而产生一种在人看来是被动的接受。其实,它也是一种在关联中的约束。由于蚂蚁的分工不同,身体功能不同,整体属性体现在这些方面。整个蚂蚁群体通过这些分工表现出整体。
平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判断。在蚁群中,个体的蚂蚁依然具有相对独立属性,依然具有独自的感觉,只是这种属性受到了来自群体巨大的相对性约束。人与人类社会的巨大优越就是克服了个体与群体的先天局限,人、社会组织与人类社会是平等的。在群体形态中,个体之间的关联是整个群体关联的基础,如果蚂蚁之间,尤其与蚁后之间是平等的,那么蚁群就是平等的。整体的特征必然在个体的关联中表现出来,通俗地说所谓群体的情感必然要依靠某个特定的个体关联或组织形态表现出来,在蚁群中就必然由蚁后与蚂蚁的关联形态表现出来。没有所谓神秘的整体情感,也没有笼统的群体情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