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读过文学老前辈沈从文的《边城》,我就一直憧憬向往湘西这块蛮荒苦恶却又有着许多诗情画意的地方。
后来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陆影视上热播的《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了我对湘西的鲜明印象。
上学期临放假时池峰老师说起他打算去湘西的张家界和凤凰。他已有旅伴......
初时,我并未动心。我已去过张家界,有必要再去第二次吗?
暮然间,心一动。凤凰!凤凰!我没去过凤凰呀!
凤凰是沈从文的故乡他笔下的边城。
于是,我们游玩了张家界后来到了凤凰。
去沈从文墓地拜谒这位大师实属偶然。
在凤凰的最后一个黄昏,我在旅馆老板娘的女儿陪同下去一家酒厂买些当地特产米酒,拿回去给同事们尝尝,归途中,她说沈从文先生的墓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我心一动,随她上了这座沱江之畔的听涛山。
从古城的东门城楼外的虹桥前沿江下行三华里路程,到得听涛山,从山道向右拾阶而上,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块石碑,上写“沈从文墓地”五个遒劲大字。再不远处置有一块竖长的石碑,上面刻有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树有一块六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石正面镌刻的是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碑背面是沈从文的姨妹张充和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高风亮德。沈从文墓地清幽静谧,四周绿树环抱,墓地上和四周的草坪上摆放着无数的野花和竹编的一些蝴蝶,这些都是前来拜的旅人们留下的。
我向他的墓碑鞠躬,肃立良久。
第二天,8月31日。我们要赶往怀化,坐坐下午一点多的火车去西安。
这一早,我又在五点多钟醒来。
晨曦微露,我到沱江边上又拍了几张照片。还是怅然若有所失。
神差鬼使我又上了听涛山。
清晨的淡淡雾霭中,这里安宁,淡泊。
一位高旬老人曲背弓腰,轻轻慢慢地扫着通往墓地的山道。
看到我下来,他咕哝着。他的湘西土话我没大听懂,好像是在称赞我这么一大早就来拜谒沈从文先生。
我可实在当受不起他的称赞。
可敬的是沈从文,留下了那许多雄文。
可敬的是这位老人,每天都在默默地打扫着这条山间墓道。
更为可敬的是古城凤凰,她的雄山秀水,养育了那么多优秀儿女。
一个人永远回不去的是故乡,而故乡从来都不会忘记她所哺育的每一个游子,哪怕他身后归来也有人日日守候。
沈从文墓地下行几十米有一古井,此井有“凤凰第一泉”之称,
当地人信巫神,井边石洼内多贴有红纸鞋。
http://blog.westca.com/htsrv/trackback.php/17690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